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8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21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1047篇
理论方法论   246篇
综合类   3187篇
社会学   146篇
统计学   2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幻叙事集科学元素和幻想成分于一身,与后人类想象紧密结合.从美国科幻文学学术史出发,回溯美国科幻小说对"人"的审视和书写,可以发现其从纯粹地维护人类主体性转向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创作流向.以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的"沙丘三部曲"为例,解读作品对人与科技、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三种关系的后人类构想,从而探索美国科幻小说有关"人"的书写怎样预示了超前的后人类境况,以及这种境况所带来的对于后人类社会中伦理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林心怡  吴东 《管理评论》2021,33(11):341-352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迈进数字经济新时代.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最为重要的基础技术设施之一,正在加速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数字创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应用.区块链技术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选取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当年是否引入区块链技术作为公司治理手段为哑变量,通过计量分析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了公司治理结构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当公司治理结构呈现较高独董比例和较高股权集中度时,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For the unbalanced one-way random effects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error variances, we propose the non-informative priors for the between-group variance and develop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matching priors. It turns out that the second-order matching priors do not exist and the reference prior and Jeffreys prior do not satisfy a first-order matching criterion. We also show that the first-order matching prior meets the frequentist target coverage probabilities much better than the Jeffreys prior and reference prior through simulation study, and the Bayesian credible intervals based on the matching prior and reference prior give shorter intervals than the existing confidence intervals by examples.  相似文献   
4.
在霍布斯死后发表的著作《一位哲学家与英格兰普通法学者的对话》中,霍布斯站在哲学家的立场与以柯克爵士为代表的普通法学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他们的交锋中有关法律来源的问题无疑是全书的重心。法律来源于对正义的追求和捍卫,这是两者共同认可并遵循的,但是柯克认为,正义应该服从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即正义就是“给每个人属于他自己的一份”,而霍布斯则批判柯克的正义观趋于抽象,容易导致实际上的不正义;针对法律最高权威来源问题,柯克认为法律最高权威来源于法学者,而霍布斯则认为国王才是最高法律权威;关于习俗是否具有等同于法律的效力,柯克本人持肯定态度,霍布斯则持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府采购的深入发展,政府采购信用体系逐渐出现政府采购信誉减损、信用信息开放和共享程度较低、信用信息的安全威胁增加、信用监管效果不佳以及失信惩戒政策执行遭遇阻塞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中有利于提供安全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多主体参与、有助于多中心协同、能促进信用监管多元化。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路径:以区块链思维重新架构政府采购信用体系的信用管理基础;以“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公开与共享平台;以分布式账本结构打造多主体监管参与机制;以智能合约机制实现信用评估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金融创新的目的和结果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2010年3月31日,证监会以促进市场流动性为目的,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并在2011年至2013年先后3次扩大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范围。因此,研究中国融资融券是否促进流动性并探究其内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排除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卖空机制的影响,运用面板回归方法和适合政策评估的双重差分法,分别检验2011年至2013年3次融资融券扩容对标的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并从融资和融券交易者的短期交易策略和标的股票股东结构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买空卖空机制与流动性因果关系的内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融资和融券交易的双重引入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价格影响,提高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深入开展和发展,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扩容对价格影响方面的流动性的影响越来越强。融资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和交易成本,融券交易者的短期动量交易策略降低了价格影响,而对交易成本影响不显著。由于部分机构投资者退场,偏好短线投机炒作的中大型个体投资者入场,换手率高、流通市值低和特质波动率低等类型的标的股票组合的流动性提高更为明显。         融资融券交易提高标的股票流动性的研究结论补充了已有研究关于买空卖空机制对市场质量影响方面的实证证据,也为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大米蛋白或大米蛋白水解物部分替代牛乳粉生产大米风味酸奶,以谷糠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为发酵菌种,以酸度和感官为评价指标,通过大米蛋白及其水解物添加量、大米蛋白水解度、乳糖补加及蔗糖添加研究对大米风味酸奶酸度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风味酸奶的酸度和感官评分随大米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产品酸度随大米蛋白水解度增加而增大,大米蛋白水解度为7.5%时感官得分最高;产品酸度和感官评分随大米水解物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大米蛋白水解物添加量在40%以下时,均可生产出合格的大米风味酸奶。补加乳糖对产品酸度和感官无显著影响。添加蔗糖对产品酸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品感官影响显著,蔗糖添加量在4~6%时,大米风味酸奶的感官得分最高,表现为色泽均匀,质地较细腻,未见乳清析出,凝乳稳定,口感较细腻柔滑,酸甜度适中,米香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8.
9.
在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地区间的协作与构建全球合作不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更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着力点。亚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民族最多样、文化事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有必要在亚洲范围内促进不同民族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上强化对亚洲这一生活区域的认同感。构建"亚洲文化经济共同体"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需要的历程也并非我们所能想到的那么短暂,这是一条漫长的充满坎坷的道路,然而"亚洲文化经济共同体"并非不可实现。构建一个有助于推动亚洲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亚洲各国的学术精英对话与交流,最有效的途径是:首先,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亚洲学术共同体,致力于共同推动该地区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对话;其次,将这种来自亚洲的区域性本土性知识推而广之,这才是亚洲学术共同体以及全体公共知识分子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China is home to approximately 245 million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 The influx of migrants into urban areas has posed various challenges for local social service systems. Recently, increasing number of community servic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eet the growing service demands from the migrant population. However, whether increase in community service use results in improved wellbeing among migrant workers remains critically unexplored. As such,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community service use in migrant workers’ life satisfaction and the potential mediating effect of identity integration in Shenzhen, China. Bootstrapped models were adopted to examin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ables. Drawing from a sample of 1,087 rural-to-urban migrant workers, we found that community service us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identity integration and migrant workers’ life satisfaction. Moreover, identity integration served a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community service use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dentity integration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ag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at diverse servic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address divergent needs of migra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Community service can also serve as a vehicle to foster integration among migrant workers in host communities, especially for older age groups. Future studies may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community social support, quality of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 and frequency of service use so as to optimize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